“以前,漯河是郾城縣的一個鎮(zhèn),地方很小,路基本上都是土路面的小街道。漯河升格為省轄市后,有了大發(fā)展,不斷完善的路網(wǎng)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質(zhì)。”10月21日,90歲的“老漯河”李光輝告訴記者。
近年來,沙澧大地日新月異、蓬勃發(fā)展,城市道路也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路網(wǎng)不斷加密、擴容,更多、更好、更美的道路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出行體驗,為城市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注入了澎湃動力。
道路變遷見證城市發(fā)展
漯河是1906年京漢鐵路全線通車后興起的小城鎮(zhèn),原為郾城縣的一個鎮(zhèn),于1948年設立縣級市。1986年,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漯河升格為省轄市,轄郾城縣、臨潁縣、舞陽縣和源匯區(qū)。2004年9月,漯河市行政區(qū)劃調(diào)整方案獲批,形成源匯區(qū)、郾城區(qū)、召陵區(qū)、臨潁縣、舞陽縣三區(qū)兩縣的行政格局。后來,漯河增設了經(jīng)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、市城鄉(xiāng)一體化示范區(qū)、西城區(qū)三個功能區(qū)。
“從前,漯河的面積很小,主要有馬路街、老街、煤市街、萬祥街、天橋街等,大部分是街。”李光輝說。
據(jù)《漯河市志》記載,1949年,市區(qū)有街道57條、里巷48條,除3條為石條路面外,其余均為土路面,且多彎曲狹窄。
新中國成立后,道路建設加快。馬路街從沙子、爐渣路變成了瀝青路;解放路南段、交通路南段等進行了擴建;人民路中段、五一路中段、公安街北段等進行了拓寬……城市道路變多、變寬、變長。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時,市區(qū)道路的名字頗具時代特色,比如受降路、解放路等。
對于漯河人來說,人民路與交通路代表著市中心的繁華,商場、超市、學校、醫(yī)院等一應俱全。
“人民路以前叫南馬路,因在馬路街南邊而得名,和交通路都是土路,附近是菜園。”李光輝說,“1986年以后,人民路、交通路相繼得到整修,道路加長、加寬,逐漸成為貫通漯河東西、南北的主干道。”
“幾十年前,交通路和人民路就商業(yè)繁榮,如今還是咱們漯河的商業(yè)街。這兩條路對漯河人來說,承載著很多美好的回憶。”李光輝說。
1986年以后,我市大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對城市布局重新規(guī)劃,改造舊城區(qū),新建、擴建道路。至2000年,市區(qū)構建了以淞江路、黃河路、人民路、建設路、湘江路、嵩山路、泰山路、交通路、金山路等主要道路為骨架的城市干道網(wǎng)絡。
10月22日上午,記者在黃河路看到,路面平坦、寬闊、干凈,交通標識清晰。
“1986年以前,黃河路是一條土路,比較窄,兩邊都是莊稼地。”家住黃河西路附近的盛化一告訴記者,“漯河升格為省轄市以后,對黃河路進行了整修,郾城東大街等成了黃河西路。”
隨著漯河的發(fā)展,城區(qū)面積不斷增大,黃河路作為城市主干道之一,貫穿城市東西,為市民出行帶來了便利,道路兩側也建起了高樓大廈。
10月22日下午,記者在牡丹江路看到,這條路路面寬闊、平坦,雙向六車道,連接著會展中心與市城鄉(xiāng)一體化示范區(qū)、召陵區(qū)。
“2021年牡丹江路完全建成通車后,我從郾城區(qū)到召陵區(qū)方便多了。”市民陳清華高興地說。
近年來,隨著城區(qū)面積不斷擴大,路也越修越多。東至新107國道,北到龍江路,西到西環(huán)路,南到南環(huán)路,市區(qū)南北走向的道路一般以山脈命名,東西走向的道路一般以江河命名,形成了縱橫交錯、互連互通的路網(wǎng)。
打通“斷頭路”
暢通“微循環(huán)”
“斷頭路”猶如城市路網(wǎng)的梗阻,給市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。近年來,我市全面推進城區(qū)“斷頭路”打通工程,昔日的“堵心路”如今成了人人稱贊的“民心路”。
黃山路是我市一條重要道路。2015年,黃山路北段貫通工程開工。據(jù)了解,這項工程完工后,將黃山路向北延伸至龍江路。市民于先生告訴記者:“黃山路打通后,這一帶的交通變得特別順暢。加上有很多新小區(qū),這里變得越來越熱鬧了。”
2023年年底,淮河路打通工程完工通車。該段淮河路長700多米、寬30米,雙向四車道,兩側有人行樂道。“淮河路沒有打通前,我們往東去得繞行黃河路,現(xiàn)在出門走淮河路就行了,十分方便。”在黃河廣場附近居住的市民劉先生說。
除了黃山路、淮河路,近年來,我市先后打通了泰山路、漓江路、交通北路、五一路、育才路、太行山路、丹江路等“斷頭路”。城市交通變得更順暢,市民出行更加便捷、高效。
2024年,我市計劃打通峨眉山路、桃江路等“斷頭路”10條以上。截至9月,已完工7條。
一條條曾經(jīng)阻礙交通、影響市民生活的“斷頭路”成功打通,不僅暢通了城市的“毛細血管”,方便市民出行,還助力城市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深受市民、企業(yè)歡迎。
“一條條‘斷頭路’打通后,城市交通變得越來越順暢,道路框架也顯得更加清晰了,咱們出行越來越方便了。”采訪中,一名市民說。
一條路就是一道風景線
對于漯河人來說,每年3月都有一條必須打卡的道路,那就是“梨花大道”。“梨花大道”指的是嵩山路,因道路兩側栽種有數(shù)百棵梨樹,每年3月梨花綻放,將道路裝飾得如夢似幻,猶如童話世界,所以市民為其取名“梨花大道”。近年來,“梨花大道”吸引了眾多網(wǎng)友打卡、參觀,已成為網(wǎng)友心中的“網(wǎng)紅大道”。
和“梨花大道”一樣高顏值的還有淞江路。道路兩側柳樹成排,春季路邊繁花似錦,玉蘭花、海棠花等相繼綻放,讓人目不暇接。同時,路邊還有許多小游園。游園內(nèi)有景觀雕塑、健身器材、游樂設施、長凳等,為市民提供了歇腳、休閑的好去處。
在市區(qū),一條路就是一幅畫,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景色。
今年3月,我市園林部門發(fā)布了“賞花地圖”。據(jù)“賞花地圖”介紹,泰山路、建設路、黃河路、交通北路等栽種有月季花,人民東路、遼河路(市教育局附近)、嵩山路等栽種有櫻花,淞江路、金山路、金江路、漯舞路、海河路等栽種有玉蘭花,天山路、黃河西路、大學路、長江路等栽種有桃花。
我市還有不少林蔭路。天山路兩側栽種著高大的柳樹,整條道路夏日綠樹成蔭、幽靜整潔,美麗而富有詩意;黃河路兩側栽種著法桐,中間綠化帶栽種有雪松,是漯河有名的林蔭景觀大道……
不僅城市道路縱橫交錯、四通八達,漯河還實現(xiàn)了水運、公路、鐵路的多式聯(lián)運,形成了“十”字形高鐵、“井”字形高速公路的立體交通網(wǎng)絡,交通優(yōu)勢日益凸顯。“不管去哪里,都是一路暢通。”市民王耀紅稱贊道。
城市道路建設打通了發(fā)展“大動脈”,路網(wǎng)升級換代為市民幸福生活“加碼”,四通八達的道路為城市騰飛插上“翅膀”,城市發(fā)展駛入“快車道”。隨著路網(wǎng)不斷完善,漯河在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新征程上加速奔跑。
責編:翟柯 編審:陳向黨 終審:王崢